学科系简介
云顶集团yd1233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学科系在流行病学教研室和卫生统计学教研室的基础上,组建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1997年被国务院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后获批博士学位授予权。2002年成为浙江省医药卫生重点扶植学科。现有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4人,副教授3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人),均具有博士学位及长期海外留学、访学经历。流行病学课程组及卫生统计学课程组面向面向医学门类的本科、硕士、博士、公共卫生硕士(MPH)和各级各类进修班等学生开设了近20门课程,年均授课超1000学时。学科目前(2022年)在读全日制硕士、博士研究生50余人,主编出版了《临床流行病学》、《临床科研设计》、《医学统计学》和《医学科研方法》等教材,为国内外公共卫生领域培养了大量人才。学科在若干领域研究特色鲜明,研究方向稳定。围绕肿瘤流行病学和人群筛检与干预、代谢综合征人群全基因组关联等国家所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在农村公共卫生建设、数字卫生、传染病综合防治模式、老年人群医疗保障、母婴健康、环境(大气)污染与人群健康、新药临床试验的设计与统计分析以及循证医学和系统评价分析等领域都有探索与创新性研究。近5年来发表SCI论文150余篇(其中影响因子5分及以上论文近60篇),获得国家级项目8项。未来目标是继续努力,不断创新,建成具有影响力、特色鲜明的一流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学科系。
教职员工
陈坤--学科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朱益民--学科系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余运贤--教授,博士生导师
金明娟--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建炳--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秀央--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唐梦龄--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学工作
流行病学课程组开设课程包括《临床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流行病学》《Medical Epidemiology》《医学科研方法》《高级流行病学》《流行病学研究进展一》《流行病学研究进展二》《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专题》等。
卫生统计学课程组开设课程包括《卫生统计学进展一》《卫生统计学进展二》《卫生统计学》《医学统计学》《高级医学统计学》《统计软件在医学中应用》和《创新性实验-生物医学统计方法讲座》等课程。
科学研究
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基于组学技术筛选以结直肠癌、代谢综合征、孕期并发症等为代表的慢性复杂性疾病的环境、遗传、表观遗传学因素的生物标志物,分析发病机理;开展病因学研究,如肥胖的代谢异质性及其对远期事件的影响、分子标志的生物学年龄评估及其应用、VitD和孕妇体重对母婴健康的影响研究;同时开展相应慢性复杂性疾病的个体化筛检及干预,在此基础上开展人群效果评价。
基于信息平台的大样本队列研究。通过基于信息平台的大样本队列建设推进大数据驱动的流行病学研究。一方面,基于前瞻性队列人群,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开展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病因学研究,同时结合Land Use回归模型,开展大气污染与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关联研究。另外,结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医院电子信息系统、常规体检项目和已开发的老年人的社会支持评估量表,在健康老龄化的领域开展人群流行病学研究。
临床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研究。与临床医院开展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在疾病预防、诊断、治疗、预后的研究等各个方面进行合作,在临床试验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努力承担并参与临床科研项目。同时,积极开展循证医学研究,围绕临床及公卫相关课题开展系统评价与荟萃分析,提供高质量的循证医学研究证据。
社会服务
学科系教职工积极为临床医生、公共卫生机构和政府部门提供各项咨询工作。积极与云顶集团yd1233附属医院合作,指导开展临床科研,提升学校开展医学科学研究尤其是人群研究的综合实力;在疾病预防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方面,积极发挥作用,积极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